襄陽高新區:推進省級雙創示范基地建設
來源:未知 日期:2018-06-27 點擊:次
襄陽市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支持高新區創建國家級“雙創”區域示范基地。2017年以來,襄陽高新區以成功創建首批省級雙創示范基地為契機,以激發全區創新創業活力為主線,以構建良好創新創業生態為抓手,加快發展新經濟、培育發展新動能、打造發展新引擎。深入推動省級雙創示范基地建設。
軍民融合 打造發展新引擎
軍轉民,催生轉型新動能。襄陽高新區利用優勢資源,大力推進軍民融合,催生軍工企業轉型發展新動能。該區擁有航空航天、兵器制造等領域內17家軍民融合企業,承擔國家重點武器裝備研究和生產,完成工業總產值364億元,占襄陽市56%。高新區有2家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2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7家省級技術中心,軍工企業科研機構每年完成軍品、民品研發項目100多個。目前,軍工企業利用軍工技術轉化民品生產企業7家,該區深入實施《關于推進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爭創國家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加快推進航天四十二所安全氣囊發生器、航嘉麥格納汽車座椅調節機構等重點項目建設,鼓勵支持軍轉民,大力建設軍工特色產業園區。
民參軍,釋放發展新活力。襄陽高新區大力推動軍民融合發展,一批民營企業搶抓時機,釋放發展新活力。如三沃航天薄膜公司表面保護膜及配套基膜,軍民兩用精細化工產品適用于電腦、手機、家電彩鋼板、激光雕刻鏡面不銹鋼板等防護功能。湖北新華光信息材料有限公司環保玻璃、鑭系玻璃及低軟化點玻璃,適用于顯微鏡、槍瞄鏡、照相機等光電信息和消費電子領域。航宇救生裝備有限公司民用產品涉及汽車零部件、民用航空、石化環保行業。能系統開發、研制、批量生產汽車門鎖、發動機缸蓋、民用飛機座椅、民航救生衣、滑翔傘等產品。湖北航宇嘉泰飛機設備有限公司研發的商業航空醫療救援擔架,成功用于我國軍隊的醫療救援和戰爭救援。航天四十二所研發的高空供氧裝置,成為空降兵的“保護神”。
建園區,集聚產業新發展。襄陽高新區以航空航天、高端裝備制造、光學玻璃等產業為重點,依托重點企業建設園中園,現已建成投產并不斷擴建的軍工特色園區有江山重工軍民結合產業園、525泵閥工業園、新華光光電產業園,正在跟蹤推進金鷹重工工業園軍工項目、中車電機工業園二期項目。2017年高新區爭取軍民融合專項資金605萬元,其中技改提質增效、綠色制造等方面獎勵192萬元。優良的發展環境,吸引各軍工“大咖”紛紛擴大在高新區投資。航宇救生裝備有限公司投資15億元,建設軍品統籌項目;湖北中航精機科技有限公司投資5億元,建設年產手動電動汽車座椅滑道200萬輛份、座椅骨架25萬輛份的項目。
多措并舉 打造高效政務環境
加快推進襄陽自貿片區建設,營造擴大開放新境界。2017年4月1日,湖北自貿試驗區襄陽片區全域落戶高新區。高新區把襄陽自貿片區建設作為改革開放的重要平臺,打造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引導支持企業開展國際合作、參與競爭,東風股份、神龍襄陽工廠、金鷹重工等企業進軍國際市場。2017年6月13日保稅物流中心封關運營,實施“進口保稅模式”“出口通關一體化模式”“即進即出模式”三大經營模式,截至2018年3月,保稅物流中心進出口報關共158單,75進83出,進出倉毛重1714.09噸,進出口監管貨值16914.05萬元,現有庫存貨值842.61萬元。襄陽自貿片區已引進國內外產業項目40個,總投資268億元,新增市場主體1017家,其中外商投資企業6家,合同利用外資13142萬美元。
推動體制機制改革,催生政務服務新效率。襄陽高新區成立全省首家行政審批局,在全國率先實現“三個一”,編制了“三張清單”,行政審批事項由環節簡化向質量優化轉變。2017年,高新區堅持“三個一”改革向縱深推進、向自貿區延伸覆蓋,建立“中介超市”和網上辦事大廳,實行工業項目“聯審聯批”,試行“承諾審批”“減資提速”,再造審批流程,承接好省政府下放的第一批61項省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推行“多證合一”改革。2017年以來共受理各類行政審批事項10687件,辦結率100%,注冊企業2463家,注冊資本115.66億元。今年截至目前注冊企業725家,注冊資本28.79億元。
敢于先行先試,打造行政審批新品牌。襄陽高新區進一步打造高新審批特色品牌,先行先試力度國內領先。已推行事項容缺審批,目前涉及13大塊,共計80項,允許容缺資料達到145項,充分激發了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制定《高新區工業項目建設“零審批”改革實施方案》,試行工業項目“零審批”,助推湖北自貿區襄陽片區發展。實行“八個一”政務審批新機制,推行證照登記便利化,頒發全省首張“九證合一”的營業執照,將“多證合一”改革進一步推向深入。2017年,高新區行政審批局榮獲首屆“湖北改革獎”。
打造全方位、多層次服務支撐體系
健全雙創平臺體系,開創示范基地建設新局面。襄陽高新區已建立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全鏈條孵化模式,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運行機制多樣化、組織體系網絡化、創業服務專業化、服務體系規范化的雙創服務平臺建設發展新局面。該區現擁有各類創新創業載體30家,其中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家,國家級眾創空間2家,省級孵化器和眾創空間12家,在孵企業1200家。按投資主體劃分:有政府投資主導的襄陽科技城;民營投資為主的漢江產業園。按服務特色劃分:有以人才創新創業為特色的人才超市;以科技成果轉化和軍民融合服務為特色的智行眾創空間;為中小企業提供科技地產服務的佳海工業園。按專業領域劃分:有以電商產業為特色的漢江創新產業園;以軟件服務外包為特色的襄陽軟件園;有以“互聯網企+”為特色的軟通動力襄陽樂業眾創空間等,為不同類型的創新創業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完善科技金融體系,構筑示范基地建設新支撐。為培育創新主體,加速企業成長,促進產業發展,高新區集聚銀行、保險、證券、創投、基金、擔保、小額貸款、融資租賃等各類金融服務機構80多家。大力支持企業進入多層次資本市場,積極協助企業落實支持政策,已兌現465萬元獎勵資金。搭建高新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基金體系框架,同時擬參股設立覆蓋企業成長各個階段的股權投資子基金,逐步打造“1+N”的產業發展基金體系。目前,產業發展基金已參股設立了兩支子基金,總規模達7億元。其中,天使基金總規模2億元,首期規模1億元,創業型基金——湖北長江(襄陽)產業投資基金總規模5億元,首期規模2億元。
創新人才引進模式,搶占示范基地建設新高地。襄陽高新區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化運營相結合,積極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全力推進高新區“人才特區”建設。圍繞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汽車新能源等產業領域,實施人才引進培養工程。以重大科技項目為載體,采取團隊整體引進、核心人才帶動引進、高新技術項目開發引進等多種方式引進各類人才。近年來,共引進國家“千人計劃”8人、省“百人計劃”9人、襄陽市“隆中人才支持計劃”25人,高層次人才及團隊20個,2018年有33名創新創業人才、7個創新創業人才團隊已通過“隆中人才支持計劃”“隆中人才創新創業團隊”初審、答辯。襄陽科技城已成為襄陽市人才、技術、資本等雙創要素最為活躍的聚集區和輻射區。